今年是江詩丹頓的天文年,沙龍布置成一幅夜幕星際,《The Art of Celestial Mechanics》特展擺設6件天文裝置,為品牌與洛桑州立藝術學院高端品設計和手工藝進修碩士班的異業研習,由錶廠、學院共同合作的成果。
【天文鐘錶的復興】
透過複雜機械裝置以度量和呈現天體運行,自古以來便使人著迷。
1327年至1355年,英格蘭聖奧爾本修道院院長Richard Wallingford為僧院修建了一座天文鐘,能顯示恆星、太陽、月亮的位置與潮汐時間,被譽為當時最複雜的機械裝置。隨後建於1352年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三國王大型天文鐘、1364年Giovanni Dondi歷經十五載而造的天象儀時鐘(Astrarium),都在當時被視為奇蹟,連帶為設計者帶來dell’Orologio(鐘錶大師)敬稱。那時鐘錶大師多是星象學家,作品成為各大城邦、教區打造皇家鐘錶和公共時計的典範。
當代天文鐘錶復興始於80年代,70年代「石英革命」導致許多製錶技術流失,直至80年代逐漸重整,縱然電子能取代眾多時間顯示,卻無法顯示陀飛輪、問錶等複雜功能。
1984年,Dominique Loiseau創作裝配飛行陀飛輪的時鐘Rose des Temps,1985年IWC製錶師Kurt Klaus研發出5個世紀不須調校的永恆曆,Ludwig Oechslin於1988年至1992年為雅典錶設計伽利略、哥白尼、克卜勒「天文錶三部曲」;1989年百達翡麗推出耗時9年研發的Calibre 89,32種複雜功能被譽為全世界最複雜的時計 (註2) 。2015年,江詩丹頓在品牌創立260周年之際,由「閣樓工匠部門」(Les Cabinotiers)呈現具57種功能的時計Ref. 57260(下圖),為今年大作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做出諭示。
註 2:《征 服時間,鐘 錶史:從日晷到腕錶製錶工藝的發現、發明、發展》,Dominique Flechon、Fondation de la Haute Horlogerie,2011年,頁123∼137、299∼393。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Cal. 3600,手動上鏈,白金錶殼(45mm),日內瓦印記,萬年曆,月相,日夜顯示,月齡,時間等式,日出日落時間,晝長與
夜長,黃道十二宮節點,潮汐,太陽、地球、月亮相對位置,陀飛輪等23個功能,動力儲存3周,透視底蓋,防水30米,獨一無二款式,為可訂製。
【腕上小宇宙】
今年是江詩丹頓的天文年,沙龍布置成一幅夜幕星際,《The Art of Celestial Mechanics》特展擺設6件天文裝置,為品牌與洛桑州立藝術學院高端品設計和手工藝進修碩士班的異業研習,由錶廠、學院共同合作的成果。
「近年江詩丹頓聚焦在『天文鐘錶』原因有三:天文鐘錶是高級製錶的極致追求,向來存在於品牌歷史軸線當中。兩年前,我們發表全世界最複雜時計Ref. 57260,搭載多項天文功能,Ref. 3600的推出,證明前者並非一次性成果,而是具有連續性的研發計畫。第三,我們想讓客戶看見閣樓工匠部門的創意和實力,如何將客戶想法轉製成美麗而獨特的時計。」產品研發部藝術總監Christian Selmoni談起部門傑作,雀躍又得意。
確實,開展當日,Ref. 3600各類影片、新聞已鋪天蓋地襲捲社群網路。說明會當中,報告人員以複雜圖像解釋雙面錶盤個中奧祕,包括由3個獨立齒輪傳動控制的標準時、太陽時、恆星時,三維立體地球、月亮、太陽相對位置、潮汐指示等,全濃縮在厚度8.7mm、搭載6個發條盒、514枚零件的機芯當中。
外界多推測,品牌既在兩年前推出Ref. 57260,將技術平行輸出腕錶理所當然。Selmoni否定此說法,「事實上,兩件作品是分開的計畫,前者8年、後者5年,由兩個製錶團隊同時執行。唯一共同點是設計師是同一人,是位女性。」Selmoni堅持不願透露女設計師名諱 (註3) ,「我們想留住她。基於公司政策和隱私保護,我們不會對外公開資料。瑞士製錶圈競爭激烈⋯⋯只有像我這樣的壞人(笑),才會動歪腦筋挖角。」
待親見實錶,岩灰色面盤上巧妙布置日月星辰指示區塊,湛藍地球有靜月相伴,與金日遙對;錶背為雙層藍寶石面盤組構,上層星盤,紅白兩橢圓形對應黃道與天體赤道軌跡投影,下層顯示恆星時,6點鐘可見陀飛輪運行——這是一只小宇宙,無須望星摘月,錶中已裝載人類自古仰望天際的好奇與念想。
註3:經查證過後,女設計師為Emilie Vuilleumier。
江詩丹頓產品研發部藝術總監Christian Selmoni。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為雙面錶,此為錶底蓋機芯細部,下方是江詩丹頓標誌性馬爾他字陀飛輪。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機芯細部。
實錶面盤實為岩灰色,布局簡約清晰。
當代天文鐘錶復興始於80年代,70年代「石英革命」導致許多製錶技術流失,直至80年代逐漸重整,縱然電子能取代眾多時間顯示,卻無法顯示陀飛輪、問錶等複雜功能。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 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充滿解說的微電影。
江詩丹頓今年另一大天文錶系為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自17世紀畫家Andreas Cellarius《和諧大宇宙》取材。
江詩丹頓今年另一大天文錶系為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共有3種款式,各用上大明火琺瑯、手工與鐳射雕刻,將17世紀畫家Andreas Cellarius《和諧大宇宙》轉為面盤,向哥白尼1543年大舉改變人類思潮的「日心說」致敬。外圈指針指示時與分,地球繞太陽公轉並自轉。Cal. 2460RT,自動上鏈,白金錶殼(43mm),動力儲存36小時,透視底蓋。
江詩丹頓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鐳射雕刻版本。
江詩丹頓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2460 RT腕錶手工金質雕刻版。